礦坑變園林 沙地換“綠衣”
春日的神延煤炭西灣露天煤礦生態修復工程一片綠意
建設者正在為植物澆水
西安訊(任達禹 李陽潔)春風吐綠,草木逢春。從天空俯瞰陜西榆林市東北部,依稀可見一片新綠正從沙地里萌發,在沙黃的天地背景下格外亮眼。走在這里,中鐵十二局集團四公司建設者承建的神延煤炭西灣露天煤礦因生態修復換了新裝,披上綠顏。
“山高盡禿頭,灘地無樹林;黃沙滾滾流,十耕九不收”,是人們對榆林固有的記憶。神延煤炭西灣露天煤礦生態修復工程位于毛烏素沙漠東南緣,過去站在荒涼的排土場眺望遠處的毛烏素沙漠,天空灰蒙蒙的,大地一絲綠色也看不到?!按箫L裹挾著滿天的黃沙,最嚴重的時候瞇著眼也只能看到一米開外?!表椖控撠熑藯钍嘏嘟榻B說。
“去年春天剛來到礦區時,在內外排土場室外作業都需要帶著厚厚的口罩,也不敢大口呼吸,被風吹起的沙土很容易就鉆進嘴里、鼻子里?!爆F場技術負責人曹康華介紹說。自從開展生態修復工作以來,這里每天都在發生著新變化?!吧裱用禾课鳛陈短烀旱V生態修復項目包括外排土場平盤排水工程、外排土場平盤防護林工程、內排土場外環路外側防護林工程、內外排土場聯絡路工程、內排土場邊坡治理等工程?!闭f到防風固沙,曹康華如數家珍,他們需要種植近20種綠色植物,形成集護林、道路、綠化、邊坡治理和灌溉等工程在內的綜合生態修復體系,總生態修復面積約43.7萬平米。
項目所處區域以風沙灘地貌為主,暴雨、冰雹、揚沙、沙塵暴等惡劣天氣出現頻繁,土壤貧瘠,生態環境脆弱,植物成活率低。他們按照 “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工作思路,在充分做好土壤生態地質研究的基礎上,開展生態修復綜合治理,系統實施土壤重構、植被重建、水土保持、節水灌溉等生態修復工程,一體化推進榆林市生態文明建設。
據統計,該項目在一年內累計轉運2.6萬立方米種植土,培育形成30.6萬平方米綠地,相當于42.8個標準足球場,種植樟子松、油松、旱柳等樹木21.9萬余株,為礦區披上綠裝,成功實現沙地換“綠衣”的美麗圖景。
現在的西灣露天煤礦被各類植物裝點一新,在湛藍的天空映襯下,排土場上混播草坪發出嫩芽,各色的波斯菊、連翹、紫葉矮櫻次第開放,匯成一片迷人的花海,由樟子松、旱柳組成排列整齊的防護林也逐漸吐出新綠,遠處不時傳來幾聲清脆的鳥鳴?!盎叵雱倎磉@里時,簡直是大變樣,現在這里天更藍、樹更綠、花更艷、景更美,可真是‘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辈芸等A不禁感嘆道。
目前,該項目正持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搶抓春季種草、植樹造林最佳時期,開展防護林工程、綠化工程及滴灌管安裝工作,力爭早日完成全部施工任務,真正讓“綠”成為西灣露天煤礦的底色。